脂肪瘤
术语
颅内脂肪瘤(Intracraniallipoma,ICL)同义词:脂肪瘤性错构瘤
成熟的非肿瘤脂肪组织肿块
中枢神经系统脂肪瘤是先天畸形,不是真正的肿瘤。
脂肪瘤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变异有血管脂肪瘤、冬眠瘤、骨脂肪瘤。
临床表现
最常见症状/体征
通常在影像学检查或尸检时偶然发现;
罕见:脑神经病(前庭耳蜗功能异常、面痛),癫痫发作(伴发其他先天异常);
癫痫发作伴发皮层表面(异形的)脂肪瘤。
影像
一般特点
最佳诊断要点:轮廓清楚的分叶状具有脂肪密度/信号的颅内脑实质外肿块。
部位:中线部位常见;
80%在幕上,40%-50%位于大脑纵裂(胼胝体上方;可延伸进入侧脑室、脉络丛);
15%-20%位于鞍上(与漏斗和小丘脑相连);
10%-15%位于顶盖区(通常位于下丘/小脑蚓上部);不常见的部位:Meckel腔、脑外侧裂、中颅窝;
20%在幕下,桥小脑角(可延伸进入内听道、前庭);不常见部位:颈静脉孔、枕大孔。
形态:软脑膜为基底的分叶状脂肪肿块可包绕血管和脑神经。两种大脑半球间脂肪瘤,曲线型(薄的颅内脂肪瘤呈曲线围绕胼胝体体部、压部);管结节型(巨大占位,常见钙化,伴发胼胝体发育不全)。
X线表现
X线:通常正常;巨大的大脑半球间脂肪瘤可显示低密度;管结节型脂肪瘤可显示边缘钙化。
CT表现
NECT:-50至-HU;脂肪密度;钙化多变,从无到广泛,存在于65%的巨大管结节状胼胝体脂肪瘤;后颅窝,鞍旁病变罕见。
CECT:无强化。
CTA:在伴发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大脑半球间脂肪瘤中,可见走行异常的胼周动脉。
MR表现
T1WI:高信号团块,脂肪抑制后变为低信号,在频率编码方向出现化学位移伪影。
T2WI:高信号伴显著化学位移伪影。
在血管、脑神经穿过脂肪瘤的部位可见圆形或线形“充盈缺损”;可显示低信号灶(钙化)。FSE:等信号至高信号。
质子加权/中间加权成像:等信号至高信号(根据重复和回声时间而定);显著的化学位移伪影。
STIR(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)低信号。
DTI:如伴发胼胝体发育不全,DTI可显示纤维丽娜姐走行的改变。
T1WIC+:不强化。
影像检查方法推荐:
最佳影像检查MR;检查方法推荐,为确诊加做脂肪抑制序列。
鉴别诊断
硬脑膜发育不良:脂肪组织常在大脑镰、海绵窦中,骨化生的硬脑膜可含脂肪。
皮样囊肿:密度通常在20-40HU;信号强度常更具有特异性;破裂伴脑池内脂肪滴常见;常无伴发畸形(合并脂肪瘤常见);皮样囊肿常钙化,非大脑半球间的脂肪瘤无钙化。
畸胎瘤:部位与脂肪瘤相似;组织来自三个胚层;影像表现常更具异质性,可显示灶性强化。
肿瘤的脂肪瘤分化:偶见于原发性神经外胚层肿瘤、室管膜瘤、神经胶质瘤。
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:T1WI上主要为低信号,混合局灶高信号。斑片状、不规则强化。
脑膜瘤、神经鞘瘤、转移瘤罕见转化为脂肪瘤。
亚急性出血:T1缩短可与脂肪瘤混淆;使用T2*(出血的“开花征”),脂肪抑制序列(出血不被抑制)。
诊断纲要
当怀疑脂肪瘤时,采用脂肪抑制序列;
T1WI上的高信号可能由其他(短T1信号的)物质引起吗(亚急性出血)?
李洋涛()男影像主治医师放射医学技术师CT/MR医师现工作于医院、医院影像科。年毕业于江西宜春学院临床医学专业,本科学历,先后从事放射、CT/MR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,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